我市将人民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原点与终点,致力于加快推动“一刻钟(15分钟)生活圈”建设,以精准服务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群体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提升群众满意度,增强群众幸福感。这座北方美丽城市,正变得更有温度、更富温情。
△暖心家园 蒋建云 摄
示范引领、提升品质,全域推进生活圈建设
今年9月,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,相关经验做法获得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关注。通过制定统一标准,试点先行、全部铺开,我市成功将“一刻钟(15分钟)生活圈”建设推广至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和县域社区,打造了157个生活圈,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备、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。
△山城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助餐服务(资料图)
在此基础上,我市通过硬件优化、服务升级,打造了更多高品质生活圈,实现了便民服务“一步到位”,群众生活“一站集约”。如珠江、银杏雅苑、馨苑二区等示范性一刻钟便民服务综合体,以及佳和社区、未来社区等便民服务综合体,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,探索了更多社区服务路径。
结合十有城市建设要求,我市合理调整书屋布局,扩大书屋服务范围,满足不同年龄层、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需求。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,对部分书屋进行改造,每月在全市淇河书屋开展亲子阅读、诗歌朗诵、主题阅读等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,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。
丰富业态、强化“管用”,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
我市聚焦“便民、利民、惠民”做文章,持续提高建管水平、丰富生活圈业态,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。社区通过与学校、机关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合作,探索生活圈“投资、管理、运营”三大模式,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。一方面,配齐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20种“基本保障业态”,发展文体娱康等30种“品质提升业态”,推进“一店一早”“一菜一修”全覆盖,为居民提供“小修小补”服务。另一方面,将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。
△嵩山体育公园(资料图)
目前,我市“综合服务圈”累计新建、改造高标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40个、社区综合服务站52个;“全民健身圈”增设、修复健身器材1145台,修缮健康步道、健身路径550条,建设室外综合健身场地、社区游园等496个;“养老服务圈”打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69家、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8家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67家;“健康医疗圈”建成卫生服务中心21个、卫生服务站83个,推动家庭医生签约104万人;“社区文化圈”建成淇河书屋65座、社区书屋144座,服务群众82.1万人次;“就学便利圈”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253所,建成托育一体化机构110个;“绿色出行圈”增设或提升慢行通道95条、骑行专用道48条,打造公交港湾35个,改造充电桩9万个;“便捷消费圈”改建便民消费市场25处,建设或提升小型超市512个,建设智能快递箱、邮政快递末端服务站563个;“市政提质圈”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站621座、智能化垃圾分类柜216个、车棚936座,新建或改造公厕、无障碍化设施426处,惠及群众81万余人。
聚焦“一老一小一青壮”,厚植民生幸福底色
民生是人民幸福的基石。我市在医疗、养老、托幼、教育、就业等领域持续发力,全方位营造便捷、丰富、多元化的生活服务场景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。
让“夕阳红”更温馨——优化适老化服务,让“老有所乐”成为老年人的快乐底色。试运营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80个,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3万余人次。将老年助餐纳入2024年“乡村振兴豫善同行”活动重点项目,推进“医办养”“养办医”等模式,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,“智慧添翼增动能·康养创新添活力”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优秀案例。
△淇河书屋十里芳菲站(资料图)
护“童年梦”飞更高——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守护少年儿童美好未来。新增公办幼儿园5所,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11所,新增公办学位约1万个,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90.4%。提升婴幼儿照护能力,新增托位数1451个,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.3个。实施儿童友好城市项目10个,累计改建45个儿童友好公园,增加无动力游乐设施30套,营造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良好环境。
助奋斗者有未来——打造青年港湾,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创业港湾。在全市建成一刻钟公共就业服务圈163个。高质量推进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,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.7万人,打造12个人力资源品牌,全市技能人才达39万人,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48.1%、位居全省前列。